• 钧瓷“青山初雨”鸡心杯,国大师督造

众筹中 钧瓷“青山初雨”鸡心杯,国大师督造 -人已支持

钧瓷古窑口「周家造」,神垕珍稀原矿釉料烧制,宋风雅韵,限量发售

达成-%
-
目标金额
-
认筹金额
-
距认筹结束
众筹回报(1)
-人支持 重要提示
预计发货时间: -
众筹详情

钧瓷釉色.jpg

钧瓷,始于唐、盛于宋,是中国古代五大名瓷之一,距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

在收藏界,因其窑变无双的特质,北宋之后官窑断烧,成为传说中的稀世珍宝,一直流传着“家有万贯,不如钧瓷一片”的说法。

汪曾祺先生就曾形象地总结了钧瓷风华绝代的原因:“钧瓷天下奇,釉彩世无比,雨湿海棠红,云开天飘碧,茄皮葡萄紫,冰片鱼子粒,孰能为此功,神功乃人力。”

4 (2)修完.jpg

中国千年的瓷器史中,名窑迭出,品类繁多,但艳丽浪漫的钧瓷却是一种特立独行的存在。

《禹州志》曾记载钧瓷"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神奇窑变,早在唐代就被钦定为“君王之瓷”,下令钧不随葬,民不得用。

钧窑遗址.jpg

钧窑遗址

北宋徽宗时期,官府在今河南省禹州市设置官窑,为皇家烧制贡瓷。

因窑址邻近古代春秋战国的钧台,故称为“钧窑”、“钧瓷”。

更规定“年进贡三十六件”钧瓷,余则全部打碎深埋,片瓷不得流入民间,珍贵非凡。

钧窑内天青釉外玫瑰紫釉水仙盆.jpg

2021年嘉德春拍.jpg

2021年的中国嘉德春季拍卖会上,一件「明早期 钧窑内天青釉外玫瑰紫釉水仙盆」以人民币11,500,000元的高价成交,成为全场瓷器中拍卖价最高的收藏品。

马未都.jpg

古董鉴赏家、央视《百家讲坛》主讲人马未都

著名收藏家马未都先生也对钧瓷情有独钟,他收藏的第一件藏品就是钧瓷残片镶成的四扇钧瓷挂屏。

“这件东西对我后来的影响很大,它既是瓷器,又是家具。”

马未都收藏 钧瓷挂屏.jpg

嵌钧瓷挂屏 木框-民国 瓷片

观复博物馆藏

1982年他花1600元将其买下,相当于当时一个人五年的工资,当时他刚成家,是用准备买彩电的钱买了这件宝贝。

后来,马未都的家被小偷光顾了一回,等他回家一看,四扇钧瓷挂屏都还在,心里就踏实了。可见在当时,钧瓷的文化收藏价值还未被常人所知。

1修完.jpg

“一方水土,养一方瓷”,恐怕这是陶瓷界不争的事实。为何只有禹州神垕镇才能烧出“真正的钧瓷”?

神垕镇.jpg

神垕(hòu)镇,位于禹州西部山区,“四面环山,山水相依”的地域格局,构成钧瓷生产的天然闭环:

南山煤矿提供优质燃料,西山矿脉的铜铁矿石比例天然适配铜红釉发色,东山瓷土黏性强且耐高温。

流经富矿地层的颍河水,成为调配釉料的关键溶剂,其矿物质含量直接影响釉面呈色。

历史上各地仿制钧瓷的尝试均未突破地域限制,除高温红釉,炉钧、宜钧、广钧等仿钧釉多以低温烧成,其中呈色元素除氧化铜外,往往以低温色剂辅助呈色,釉色虚浮、胎轻质脆。

2修完.jpg

2014年神垕瓷窑群考古证实了这种独占性:金元明三代的钧瓷残片仅出现在本地矿脉区,釉色明显优于同期外地仿品。

钧瓷在烧制时,含有铜质的釉料经窑变后异彩纷呈、变化万千,打破了传统瓷器单一的色彩,极富创造性的风格给人意想不到的视觉享受。

7 (2)修完.jpg

钧瓷以釉色取胜,时而红里透紫、灿若云霞;时而青中寓白,碧如春水,一幅幅争奇斗艳的釉面让无数藏家趋之若鹜。

宋代钧窑的出现,改变了瓷器“南青北白”的局面,也是我国最早出现的铜红釉品种,开启了中国颜色釉历史的艺术先河。

古人曾用这样美妙的诗句,赞美钧瓷:“高山云雾霞一朵,烟光空中星满天,峡谷飞瀑兔丝缕,夕阳紫翠忽成岚”。

钧窑月白釉紫斑盖罐灰底.png

钧窑月白釉紫斑盖罐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

宋代钧瓷存世量极少,件件都是稀世珍品。

故而钧瓷有“钧贵胜黄金”之说,可以看出其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

遗憾的是,自元代后,钧窑日渐衰落,再加上时局动荡和不断战乱,钧瓷烧制技艺失传绝迹。

周有大师.jpg

钧瓷泰斗 周有大师

直至新中国成立后,老一辈的钧瓷窑匠们一直努力恢复与传承,才使得奄奄一息的钧瓷艺术逐步焕发生机。

2008年,钧瓷烧制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

5 (5)修完.jpg

本次,为了让大家感受到钧瓷传承千年的窑变之美,我们携手非遗传承人、中国陶瓷工艺大师周松建老师,带来这款原矿釉料手工制作的“青山初雨”鸡心杯,限量发起众筹。

钧瓷的矿石原材料不可再生,本次选用的矿料仅烧出16只,售完即止,不容错过。

3 (2)修完.jpg

经典鸡心杯型,线条流畅柔美,造型别致典雅。

口大,腹浅,小圈足收拢杯底,大小适中,称手舒适。

5 (3)修完.jpg

整体釉面呈现出孔雀绿的色调,由杯底至杯口渐变过渡,如青山初雨般清新朗润。

器身布满点点金斑,其间错落点缀着铜锈色斑块。

5 (6)修完.jpg

由于釉料中含有丰富的铁矿,经高温烧制,呈现出部分灰黑色的金属结晶,敦实有质感。

5 (2)修完.jpg

釉水在窑烧的高温下熔融流动,在碧绿的底色映衬下若隐若现,仿佛水波荡漾,涟漪道道,交织出无限的美感和遐想。

6 (2)修完.jpg

持握手中,釉纹随着茶汤流转起伏,更是轻盈灵动。

证书.jpg

每件作品都附有收藏证书,一证一码,可见作品、名家的简介,无论是自用、珍藏、礼赠都非常合适。


百年世家传承,凝练一抹红

周家造出土残片.jpg

“周家造”字样的出土瓷片

本次众筹杯盏底部以“周家造”为落款。

“周家造”,最早出现于神垕古镇周边出土的古钧瓷片,上有“钧洲西吴镇周家造至元七年”的记载。

“至元”乃是元世祖忽必烈的年号,至元七年就是公元1270年,距今已有700多年。

据《钧瓷志》著述,这是中国最早有姓氏与纪年的古钧瓷片,见证了周家先辈制作钧瓷的历史,更是劳动人民代代传承的工匠精神写照。

周松建老师.jpg

周松建老师,是中国陶瓷工艺大师,钧瓷烧制技艺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国际注册工艺美术大师。

同时,担任河南省钧瓷行业协会副会长,中国工艺美术协会会员,中国钧瓷收藏协会理事。

周家钧瓷周有.jpg

其父周有,更是业内响当当的“钧瓷泰斗”,作为新中国钧瓷复烧史上的关键人物,曾于1978年设计烧制了大型钧瓷观音瓶。

如今的中国钧瓷名窑“周家钧窑”,便是周老先生在“后殿大窑”的基础上一手恢复,作为神垕现存最古老最完整的古窑遗址,拥有400多年的历史。

周家窑口.jpg

“后殿大窑”古遗址的入口与內景

该古窑建于明末清初之际,在建国前曾复兴宋钧的 “大火蓝”稀缺釉色的烧制。

还曾是央视一套电视剧《大河儿女》在神垕的唯一取景地,目前该窑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河南省老字号。

钧瓷周松建1.jpg

他数十载精耕钧艺,不仅擅长于传统烧制技艺,同时对釉色研制和开发具有浓厚的兴趣与成就。

在继承父亲钧瓷技艺的基础上,经过不断尝试和思索,先后研制出“翡翠飘红”、“红珍珠金”、“蓝珍珠金”、“铜系绿釉”等多种名贵钧瓷釉色,深受藏家追捧。

周松建钧瓷莲开天地.jpg

周松建 钧瓷莲开天地瓶 拍卖价57500元

周松建作品集.jpg

周松建部分佳作

其作品曾先后获得钧瓷专业领域金、银奖项,被各大博物馆收藏,《怀柔天下》《安泰鼎》《和谐尊》等多件作品,先后赠国际友人,受到国内外瓷器藏家的认可关注。


钧瓷制作工艺

钧瓷孔雀石.jpg

钧瓷,仅诞生于禹州神垕这块宝地,有其独特的地理原因。

禹州神垕镇出产的孔雀石,是一种含铜次生矿物,因其花纹与孔雀尾羽极为相似而得名,我国古人称其为“石绿”、“青琅俞”。

孔雀石其中的“氧化铜”,便是“出窑万彩”的关键,在不同窑温、区分、湿度下,形成丰富的色彩呈现。

原矿釉料由周老师独家调制,其配比需精细到毫克。

通过无数次的烧制、试验,根据工艺、窑温的变化进行调整,独家调制而成,是周家钧窑世代匠人的智慧结晶。

钧瓷手拉坯.jpg

手拉坯

传统钧瓷仿古器型,非手拉坯不能得其神韵。

而手拉坯成形要求手工技术水平高,劳动强度也较大。

周松建的作品,大多采用手拉坯制作,造型规整方正,端庄大气。

周松建修坯.jpg

修坯

把坯体表面的泥纹或高低不平处修平整,圆器并要进行旋削。

纯手工拉坯、修坯,每一件作品都有独特的神韵。

钧瓷施釉.jpg

施釉

素烧后以浸釉的方式为作品上釉,让釉浆附着于素胎表面,这便是“入窑一色”。

把经过素烧后的素胎,采用涮釉、浸釉、浇釉、刷釉等方法进行上釉,使素胎表面附着一层具有合适厚度的釉浆。

钧瓷釉烧.jpg

釉烧

钧瓷烧成时由于温度、气氛以及天气等的影响,使烧成后的产品具有色彩斑斓、变化万千的窑变效果。

钧瓷的制作工序十分繁杂,共有72道小工序,自古以来就有“过手七十二方克成器”之说,以下仅列举其中部分供参考。

无论哪道工序稍有不慎,都可能前功尽弃。

钧瓷工艺步骤繁杂,发色不稳定,窑内千变万化非人力能控,素有“十窑九不成”之说。

在如今科技的加持下,成品率也不过30%,可见古人坚持这门手艺的艰辛不易,本次众筹限时限量,赶紧来一睹这国之瑰宝的魅力吧。

众筹须知

1、项目众筹有失败的可能,如果截止日期未能达到目标金额,支持的金额将原路返回支付账户,最晚48小时到账。

2、如果项目众筹成功,项目发起人将在“最晚发货时间”前完成发货。

3、关于众筹项目进度,可在「进展」中查看。

4、淘茶对众筹项目已做详尽调查,确保发起人诚信良好,项目真实,有完成项目的可能。

5、用户信息加密,防止任何信息泄露问题,确保您的个人信息安全有保障。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