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取
黄少桐 原矿朱泥文旦壶
黄龙山珍稀泥料,摹古壶式,玲珑雅致,聚香提香,尽显文人风雅
收藏
- 品名
黄少桐 原矿朱泥文旦壶
- 产地
江苏省宜兴市
- 泥料
原矿朱泥
- 容量
140cc
- 作者
黄少桐
- 厂商指导价
1190元
清代文人李渔在《杂说》提到:“茗注莫妙于砂,壶之精者,莫过于阳羡(今宜兴)。”
宜兴紫砂,在我国兴盛的饮茶文化中脱颖而出,又以“朱泥壶”堪称一绝,清代为盛,至今为典。
原矿朱泥
朱泥,又称“石黄泥”,属于紫砂红泥大类,有着“泥中贵族”之称。
朱泥矿质地坚硬,处于陶土嫩泥层的底部,外观呈多种黄色调。
因含铁量高,烧成后泥料细腻红润,色泽殷红,有娇艳高贵之感,历来被奉为红泥之中的精品。
明代文人冯可宾在《茶笺》中提到:“壶小则香不涣散,味不耽搁。”
用朱泥制成的小壶,壶身气孔细密,透气性优良,既能保证茶香在壶内充分凝聚,又能恰到好处地调节水温,激发茶性,茶汤更显醇厚鲜活。
清 郎世寧《弘曆中秋賞月行樂圖》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康乾盛世之际,乾隆喜茶爱壶,对茶与茶器颇为讲究。在画家郎世宁所绘制的《弘历中秋赏月行乐图》中,就有一把紫砂朱泥的御用小壶置于茶柜上。
上行下效,紫砂朱泥小壶风靡一时,“名人配名壶”更是蔚然成风。
名家制作的朱泥小壶,称为了达官贵人、文人士大夫彰显社会地位、凸显高雅品位的“奢侈品”。
工夫茶中必不可少的小朱泥壶
据《宜兴县志》记载,十六世纪中叶,紫砂壶由葡萄牙人最先带到欧洲,适合冲泡红茶的朱泥小壶最为畅销,被欧洲人称为“红色瓷器”Red Porcelain。
当时要踏出国门,我国东南沿海的港口自是必经之路,也缔结了宜兴朱泥壶与福建茶文化解不开的缘分。
朱泥本身不宜独制大器,宜纤秀轻巧,娇俏清灵,恰恰符合功夫茶“小巧雅致”的用器理念,因而备受推崇。
中贸圣佳2022秋季拍卖会上,一款「清早期 朱泥文旦」以31.05万元人民币的高价落槌。
根据拍卖会公开的藏品描述:文旦壶形成于明末清初,此壶器身由极精简的线面架构成形,流线丰满光润......其圆润丰艘之美,将女子的优雅飘逸展露无遗。选用精细的朱泥而制,表面珠粒隐现,质朴无华。
今天,为大家带来一款摹古经典朱泥文旦壶,由青年陶艺家黄少桐老师手工制作。朱泥含砂量低、泥性娇,成型工艺难度较大。
它天生收缩率高达20%-30%,是普通紫砂泥的两倍有余,烧制过程中较易出现开裂、变形、起泡等问题,成品率不足30%。
文旦壶,创于明末清初,是明清经典壶型之一,以文旦柚为原型。
清代文人吴梅鼎曾称赞文旦壶:“至于摹形象体,殚精毕异;韵敌美人(美人肩),格高西子(西施乳)。”
其中的美人肩、西施乳,皆是明清时期的经典器型,同样脱胎于文旦壶。
在文人眼中,文旦壶的韵味风格堪比美人之肩,柔若无骨;又似西施那动人的曲线,丰神绰约,俊俏天成。
黄老师以现代简约的独特手法,重新演绎经典小文旦壶型,化繁为简,却将文旦壶圆润饱满、线条流畅的精髓展现得淋漓尽致。
壶身线面精简,体态小巧,尤为生动可爱。
身盖相连,衔接处严丝合缝,精巧的圆形珠钮宛如点睛之笔。
壶嘴为直流状,短而精巧,出水流畅,断水时利落收锋。
圆弧倒把,贴合手掌,持握时仿佛与壶融为一体。
140cc的玲珑体量,恰好盈握于掌心。
朱泥壶不但优雅耐看,还易于养护,包浆温润如玉,用其冲泡诸如乌龙茶、普洱茶等高香型的茶叶,可以更好的发挥与提升茶叶的香气。
朱泥本身绵密柔滑的砂感,经过一段时间润养,会展现出鲜红娇嫩的独特风韵。
售后说明
- 本商品在不影响二次销售的前提下,支持7天无理由退换货,可通过公众号“淘茶集”发起申请,或联系在线客服;
- 因质量问题需要申请退换货,支持30天无忧退换,请联系在线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办理,运费由平台或合作方承担;
- 涉及退款服务,我们会在确认无误后,48小时内为您办理退款操作,实际到账以银行及支付规则为准。
弹窗标题
店铺地址
店铺名称
详细地址
TEL:电话
当前优惠
选择省份
- 北京
- 天津
- 河北省
- 山西省
- 内蒙古自治区
- 辽宁省
- 吉林省
- 黑龙江省
- 上海
- 江苏省
- 浙江省
- 安徽省
- 福建省
- 江西省
- 山东省
- 河南省
- 湖北省
- 湖南省
- 广东省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海南省
- 重庆
- 四川省
- 贵州省
- 云南省
- 西藏自治区
- 陕西省
- 甘肃省
- 青海省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台湾
- 香港特别行政区
- 澳门特别行政区
- 钓鱼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