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取
非遗翠玉白菜杯,双大师联名设计,如脂似玉
风靡世界的德化白瓷,双大师联名设计,独特白菜造型,如脂似玉,雅俗共赏
收藏
- 品名
翠玉白菜杯
- 作者
苏巧龙、庄晓阳
- 材质
白瓷
- 产地
福建德化
- 厂商指导价
680~1280元
在中国瓷器史上,有一种瓷器,白如雪、润如玉、透如绢,曾以“中国白(Blanc de Chine)”的美名震惊世界,她就是——德化白瓷。
其美妙的胎釉质感,直逼玉器,颜色洁白细腻,手感柔滑温润,美得超凡脱俗,在国际上被视为中国瓷的杰出代表,有“瓷中之玉”“东方艺术”的美誉。
世界不同文明对“白”有着相同的审美偏爱,白有圣洁、文明与善爱之意。德化白瓷以她傲人的瓷质受到海内外尊崇,对欧洲艺术文化产生了重大影响。
著名收藏家马未都先生曾评价:“德化白瓷堪称一绝,前后无人能与之比肩。”
明代 德化窑观音像
图源英国皇室贵族拍卖会
2017年,英国皇室贵族秋季拍卖会上,一尊明何朝宗制德化窑白釉观音坐像,以4200万元高价成交,创下德化白瓷拍卖世界纪录。
德化窑遗址
德化白瓷的历史悠久,古窑址位于今福建泉州的德化县,最早可追溯至新石器时期。
至宋元时,随海外贸易愈加繁荣,德化白瓷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商品,与丝绸、茶叶一道享誉世界,使得泉州港成为当时世界的第一大港。
正如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的游记中的描述:“刺桐城(泉州)附近有一别城,名叫迪云州(德化),制造的瓷器数量众多且极其精美。”
沉船中的白瓷 图源网络
1998年,考古人员在印尼的苏门答腊海域发现的唐代“黑石号”沉船中,满载着来自中国的货物,其中98%便是陶瓷,就有多达3000多件的德化白瓷,可见当时白瓷畅销欧洲的盛况。
德化白瓷的白,从来都不是千篇一律的。
“白”作为德化白瓷的一大特点,根据其烧制条件不同可达到“猪油白”、“象牙白”、“葱根白”等釉色,其独一无二般的温润之感,展现出了德化白瓷温润洁净、至简高雅、庄重恬静等独特魅力。
而在浩瀚如烟的白瓷中,还有一种鲜为人知的瓷种,在光线下能透出微微的粉色,犹如婴儿粉嫩透红的肌肤,称为“孩儿红”。
它是瓷器在高温烧成过程中,由于窑内位置或温度不同,偶尔产生的窑变,故烧制成器者极为稀缺。
清代康熙之后的三百余年间,“孩儿红”逐渐失传断代,经过几代手艺人的倾力复烧,皆以失败告终。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苏清河经过多年反复试验,终于在1994年向世人再现传统名瓷“孩儿红”,经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曾土金等专家鉴定确为“再现中国传统名瓷孩儿红,恢复失传陶瓷瑰宝”。
2006年,德化瓷烧制技艺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本次,带来了一款别致精巧的德化白瓷——“翠玉白菜主人杯”,让大家一睹这项古老技艺的独特魅力。
由中国传统工艺美术大师苏巧龙,德化瓷非遗传承人庄晓阳两位大师联合设计制作。
有3种规格可选:
孩儿红白菜主人杯
翡翠绿白菜主人杯
对杯套组
能够烧制出如此洁白莹润质地的白瓷,得益于德化当地的原矿高岭土。
两位老师挑选其中较为稀少的精华瓷土,研制出独特的瓷泥配方,经过手工塑造成“白菜”造型,线条柔美流畅,手感温润。
它不仅是一只用来喝茶的器物,更像是一件精美绝伦的艺术品。
礼盒顶部的金属面,采用西周时期青铜器上的纹饰元素——交龙纹。在《周礼》记载中“日月为常,交龙为旗”,颇具历史的厚重感。
内盒造型则是以秦朝传国玉玺为灵感来源,代表着“国之重器”的传承,与“奉旨造物”字样遥相呼应。
苏巧龙,是中国传统工艺美术大师,自18岁入德化学习白瓷制作技艺,其间得到包括苏清河在内的多位名家指点。
苏巧龙的艺术作品以工艺技法见长,其制作的白瓷不仅承载古典美学,细腻绢美,通透清冷,冰肌玉骨。
作品《思维观音》被北京艺术博物馆永久收藏,《渡海观音》被德化博物馆永久收藏,《醉长安》被宁夏移民博物馆永久收藏,《一花一世界》荣获2017年太湖奖设计大赛第二名。
庄晓阳,是高级工艺美术师,国家一级/高级技师,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德化瓷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中国公益杰出人物。
十多岁时便开始学习德化烧制创作,为从事陶瓷工艺设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他大胆探索德化白瓷与釉艺结合,一改传统的花瓶、花盘的单一器型,从德化瓷塑中获得艺术灵感。
现有4件发明专利,263件创版权专属,多件作品被国内各大博物馆收藏,35件作品斩获国家级、省市级金奖:
《春风得意》在第九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博览会中获得金奖,《浪漫之都》荣获中国工艺美术博览会金奖,作品《盛世中华》荣获第七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博览会金奖……
这款由两位大师联合创作的白菜杯,更荣获第二届福建省“精匠奖”陶瓷创意设计金奖。
本次以预售的形式发行,趁此机会入手,性价比非常高。
精工巧作 雅俗共赏
杯型取知名文物「翠玉白菜」为灵感来源,德化白瓷为胎底,在题材、工艺、材质等方面,皆为精工细作。
翠玉白菜,是由玉料翡翠所琢碾出白菜形状的清代文物,是台北故宫博物院的镇馆之宝。
翠玉白菜
台北故宫博物院馆藏
经能工巧匠的精雕细琢,呈现出一片片鲜活欲滴的叶片,在其中驻足了两只蝈蝈,技艺精巧,栩栩如生。
在文人眼中,白菜凌霜傲雪,有青松品格,故又有清白传家、坚韧淡雅之意。
民间认为白菜有百财、聚财的谐音,以此这款作品又有“百财聚来”之名,可谓雅俗共赏。
其造型形似白菜,叶脉纹路细致入微,栩栩如生,十分灵动。
其中,孩儿红主人杯便是采用稀缺的“孩儿红”窑变瓷。
胎质洁白细腻温润,釉面洁净莹亮,与胎骨结合紧密,浑然一体。
细看釉面质地,淡淡柔柔,却并不呆板小气,白中蕴红,精致静雅。
光是看到这样动人的颜色,就已经能想象摆出来时,一定是一方令人惊艳的茶席。
另一款则是根据“翠玉白菜”灵感而来,选用特点较为突出的“翡翠绿”釉。
在白瓷上饰以淡淡的绿彩,色调对比明快而淡雅,给人以生机勃勃的清新感,完美展现出“白菜”的两袖青白。
其胎质更加洁白细致,积釉处呈淡绿色,浓淡相间,莹润似玉。
茶礼有“七分茶、八分酒、三叩首”一说,“七分茶”,是指为客人斟茶以七分满为宜,避免茶汤太满,水溢烫手。
白菜杯的内部,以“七星瓢虫”作为“七分茶”的标记。
这只“瓢虫”是纯手工捏塑,再历经3次24K金堆金描绘而成,小巧灵动。
底足则采用宋代汝窑的支钉烧工艺,既可在瓷器底部施釉,又能防止釉和匣钵粘连。
杯底有葫芦造型底款,内书“巧龍”和“曉陽”字样,风雅隽秀。
礼盒内附有收藏证书,可见作品、名家的简介,同时有两位老师的签章,无论是自用、珍藏、礼赠都很合适。
中国古瓷都 自然的馈赠
德化,是中国陶瓷文化发祥地之一,在陶瓷历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与景德镇、醴陵并称中国三大瓷都。
它地处“闽中屋脊”戴云山区,峰峦叠嶂,森林蓊郁,溪流密布,是制瓷的理想自然条件。
群山中,蕴藏着陶土、高岭土、瓷石、石灰石、紫砂矿、长石、叶蜡石、硅石等丰富的矿产。
林海里,丰富的林木资源,特别是富含油性的马尾松,更是烧制陶瓷的绝佳燃料。
位于三班镇的尾林-内坂窑遗址
能烧制出这种洁白通透、温润如玉的白瓷,得益于德化当地优质的高岭土。
这是一种天然混合石英、高岭石、绢云母的三元矿物,其含钾高,使得器物透光性强,含铁低,瓷胎杂质少。
“在高温下,铁含量1-3%左右呈现出青绿色,再提高3-5%左右逐渐呈褐色,到5%以上则成米黄色或深褐色。”(引自《陶瓷工艺的历史发展》)
而德化的高白泥,含铁量极低小于0.5%,磨细漂净即可直接制坯,不需调和其他原料,而且土质较软,不需太高温度即可成瓷。
德化白瓷的魅力,既源于大自然慷慨馈赠的瓷土,更有赖于东方匠人的精湛技艺。
一件白瓷要经过起泥稿、修工、制模、注浆、修坯、晾干、上釉、烧制......
需要经历72道严密工序,以及168小时的工时,而一次制作仅仅只能产出2000件。
先是精选上等的高岭土,将它烧制成瓷胚,经过传承人精心拉胚与雕制,历时10多小时,才能呈现杯体形态。
然后,将成型的瓷胚在1300多度的气窑里烧制。
德化瓷的古法烧制,通过控制烧造时火候及空气量,使胎釉上的矿物成分充分反应,呈现出如玉石般柔和温润的颜色与质地。
经过36小时的窑烧,最终出来的成品也只有8成。
可以说,每一件成功的德化白瓷作品,都经历了重重磨难而生。
也正因此,一款呈色上佳,品质上乘的德化瓷杯更为难能可贵。
精良的瓷土和精湛的淘洗技术,配上良好的烧制工艺,使瓷胎的质感如糯米研磨后流出的米浆一般滋润细腻,乳白且带有粘稠感,成色温润如玉,剔透光滑,人们称为“糯米胎”。
器体在光线照耀下,可映见指影,叩之声音清悦悠扬,犹如敲击金属,铿然作响。
瓷体洁白通透,更衬茶色。瓷质细密,不吸香不吸味,可以还原茶本身的滋味。
用这样冰清玉洁的茶器来泡茶,素简温雅,自然赏心悦目。
售后说明
- 本商品在不影响二次销售的前提下,支持7天无理由退换货,可通过公众号“淘茶集”发起申请,或联系在线客服;
- 因质量问题需要申请退换货,支持30天无忧退换,请联系在线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办理,运费由平台或合作方承担;
- 涉及退款服务,我们会在确认无误后,48小时内为您办理退款操作,实际到账以银行及支付规则为准。
弹窗标题
店铺地址
店铺名称
详细地址
TEL:电话
当前优惠
选择省份
- 北京
- 天津
- 河北省
- 山西省
- 内蒙古自治区
- 辽宁省
- 吉林省
- 黑龙江省
- 上海
- 江苏省
- 浙江省
- 安徽省
- 福建省
- 江西省
- 山东省
- 河南省
- 湖北省
- 湖南省
- 广东省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海南省
- 重庆
- 四川省
- 贵州省
- 云南省
- 西藏自治区
- 陕西省
- 甘肃省
- 青海省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台湾
- 香港特别行政区
- 澳门特别行政区
- 钓鱼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