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取
2006年珍品板山青饼
普洱茶厂的罕见佳作,遗落深山的贡茶之源,回甘劲足,喉韵悠长
收藏
- 品名
2006年珍品板山青饼
- 年份
2006年
- 产地
中国云南
- 配料
板山老树茶青
- 净含量
357g
- 保质期
条件适宜可长期保存,越陈越香
- 原料产地
云南省普洱市宁洱县板山古茶园
- 储藏方式
避光、防潮、防异味
- 冲泡建议
95-100℃水冲泡
- 投茶量
6-8g
- 厂商指导价
410~20750元

《普洱茶·续》
“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流传着普洱县不产普洱茶的说法……”
在台湾茶人邓时海先生2005年出版的《普洱茶·续》中,提出了上述这一有趣的现象,甚至其中一篇章特意写上标题“普洱县产普洱茶”,以正视听。

时至今日,在大众的认知中,依旧存在普洱市的茶不出名、存在感不足的情况。
毕竟,易武、班章、冰岛这些热门受追捧的山头,都与今天的普洱市无缘。

左上起分别为昆明、勐海、下关、普洱茶厂
在普洱茶界,"下关沱、昆明砖、勐海饼"的说法深入人心。
说的是,中茶公司旗下的昆明、勐海、下关三家茶厂分别以制作砖茶、饼茶、沱茶而闻名,各自占据着市场主导地位。

对于资深的藏家,若盘点起它们的经典代表作,有7581、7542、7663等等,简直是如数家珍。
而普洱茶厂,尽管同样是国营体系的核心成员,中茶公司的“4号茶厂”,却没有广为人知的代表性产品,以至于在行业记载中几乎“隐形”。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这要从普洱茶厂的成立背景和定位说起。
普洱茶厂成立于1975年,是云南四大国营茶厂中最年轻的一个。它的出现并非偶然,而是七十年代云南茶产业两次重大变革的直接结果。

第一,中越关系恶化,云南普洱茶迎来历史机遇。
在50-60年代,云南的普洱茶产量有限,茶叶出口主要由广东省茶叶进出口公司负责。当时,为了满足港澳及海外市场的需求,广东方面不仅收购云南普洱茶,还从越南进口边境茶,如著名的廖福散茶、河内圆茶。
然而,1973年中越关系紧张,中央不再鼓励收购越南茶叶,转而要求云南扩大普洱茶生产,以填补市场空缺。这一政策变化,直接推动了云南普洱茶的第一次产业升级。

第二,云南省获得自营出口权,熟茶技术迎来突破。
1973年,云南终于争取到了普洱茶的自营出口权,不再需要依赖广东口岸。这一变化意义重大——云南可以自主决定生产、加工和出口策略,为后来的配方茶奠定了基础。

“熟茶之父” 邹炳良老先生
与此同时,为了提升普洱茶的竞争力,云南省茶叶公司派技术团队研究熟茶的发酵技术。1975年,昆明茶厂成功试制7581熟砖,勐海茶厂也推出了7572熟饼,云南熟茶正式进入批量化生产时代。
由于茶叶的出口量激增,原三大茶厂的供应量已无法满足云南中茶公司的需要,云南方面决定另外增设茶厂,专门负责生产原料、发酵普洱熟茶。

普洱茶厂旧址

普洱茶厂员工合影 1975年
普洱茶厂接到的任务是主攻原料散茶生产,支撑全省的拼配需要。
这些散茶并非直接面向消费者,调拨至云南省茶叶公司,再由昆明、勐海、下关茶厂进行拼配。

换句话说,它是为其他茶厂提供优质的原材料、半成品,最后统一以“中茶牌”的形象出现在消费者面前,所以普洱茶厂较少被市场认识。

香港南天公司的专销包装
除此之外,普洱茶厂还承担着熟茶发酵和出口的任务,主要销往中国的香港市场。用编织袋或木板箱装运,缺少精细的小包装,经过香港代理商的二次分装再进行销售。
现今,在香港的老茶行里,偶然还能看到印有79074、79114等唛号的旧编织袋,尾号为4即代表普洱茶厂生产,但里面的茶叶早已消耗殆尽。

被时代所遗忘的"第四巨头",国营普洱茶厂的历史价值在哪里呢?
尽管它未能像其他三大茶厂那般名扬天下,但它的出现,恰恰是云南普洱茶标准化、工业化生产的重要一环。
它曾为整个产业的稳定发展提供了保障,如今,在普洱茶市场陷入疯狂追逐老茶、名厂茶的浪潮中,它的故事提醒我们——历史不仅由胜利者书写,也由那些默默无闻的“支撑者”构成。

或许,它的价值不在于留下了多少传世茶品,而在于它曾经如何参与并塑造了属于云南普洱茶的黄金时代。
下次当我们喝到一款经典的勐海饼、下关沱或昆明砖时,不妨想一想:这里面,是否也曾有过普洱茶厂的一缕茶香呢?


曾经有一箱1986年普洱茶厂生产的的甲配春尖普洱茶,亮相于上海匡时春季艺术品拍卖会上,作为收藏市场罕见的珍品老茶,最终以人民币60,000元的高价成交。

经过五十多年的发展,如今的普洱茶厂是云南省农业重点龙头企业,先后通过QS、绿色有机食品认证、ISO9001:2000国际管理体系认证。
现有六大生态茶园基地、九个茶叶初制所,自有古茶园面积27000多亩,茶树均生长于海拔1500米~1800米的高山,独享天地之精华。

本次推荐一款2006年的经典老茶,源自普洱市的“板山”古茶园,回甘劲足,喉韵悠长,代表普洱茶厂的标杆水准。
选用板山古茶园基地的乔木大树鲜叶精制,树龄普遍在100年以上,滋味饱满,品质出众。
普洱府所在 遗落深山的贡茶源

清贡茶厂原址
据史料《普洱府志》记载,清雍正七年(公元1729年),云南总督鄂尔泰在今宁洱县成立普洱府,建立茶局和贡茶坊,精选当年最好的春芽茶,制成团条砖和茶膏,进贡朝廷。

1887年法国海军军官 路易·德拉波特
以纯写实手法记录的古普洱府城

普洱府治所的老照片
首选的是普洱府西天壁山茶,“此灵山之茶,性温味香,气质敦厚,品味甘醇,异于他产”。其中的天壁山指的就是板山古茶园。
清雍正十年,因为战乱、不堪徭役等原因,茶树遭砍伐,茶农揭竿而起,被迫南迁至西双版纳,与石屏人共同开辟了古六大茶山、易武。
因此,本文开篇提到的“普洱县不产普洱茶”的质疑,自攻自破,这里不但出产优质的普洱茶,更具有悠久的历史,堪称“贡茶之源”。

板山茶场石碑与茶王树
在这里的原始密林中,一棵1700多岁的茶王树依旧蔚然挺立,藤蔓缠绕,寄生花草点缀其间,仿佛在无声诉说那段湮没的传奇。

板山,位于普洱市宁洱县,藏在北回归线的原始森林之中,平均海拔1663米,终年云雾缭绕,藤蔓与古树交织,怪石与山泉相伴。
山上生长着“植物活化石”桫椤之类的原始植物,林中栖息着熊、麂、狸、白鹇等飞禽走兽,生态环境格外优越。
1977年,调查组在普洱县勐先乡实地考察,在板山的金竹林箐、茶山箐及白草地一带,再次发现大量古茶树群落,枝杆峥嵘,叶芽旺盛。

从2004年开始,普洱茶厂深入到板山腹地,在此建立了万亩的有机生态茶园基地,充分开发利用这里优异的古茶树资源。
次年,系列产品由人民大会堂永久性收藏,板山古茶园自2007年起连续十余年获得国家有机产品认证。

有机认证的万亩茶园中,464亩古树茶群落傲然挺立,叶片苍劲如古松,茶汤却细腻如蜜,初品花果香交织,再饮蜜甜裹挟山野清气。
它既是普洱茶复兴的见证,也是寻常百姓家可得的“贡茶品质”,兼具收藏、品饮双重价值。

经过二十年的专业茶仓转化,常年保持控温控湿,滋味更上一层楼,陈香馥郁,生津迅猛,喉韵绵长。

每箱有8个笋壳竹筒装,每筒是7片,所以一整箱为56片装,箱形也不同寻常。

版面略有茶油,隔着绵纸细嗅,即可感受到馥郁的茶香。
茶饼上有“珍品”“绿色食品”字样,以及“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标注。

慢慢揭开绵纸,可见饼面圆整紧实,色泽乌褐油亮,条索紧结粗壮,表面依稀可见细嫩的金色芽头。

沸水高冲,汤色似琥珀般透亮,橙红油润,茶香飘逸而来。
入口微涩即化,似有原始密林的原野花香,陈香馥郁,尾调木质甜香萦绕。

细细品味,茶汤甜醇细腻,香气层次丰富,喉间清凉如饮山泉。
片刻间,回甘生津绵绵,十余泡仍余韵不绝,一呼一吸间莫名舒畅,体感通透。
售后说明
- 本商品在不影响二次销售的前提下,支持7天无理由退换货,可通过公众号“淘茶集”发起申请,或联系在线客服;
- 因质量问题需要申请退换货,支持30天无忧退换,请联系在线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办理,运费由平台或合作方承担;
- 涉及退款服务,我们会在确认无误后,48小时内为您办理退款操作,实际到账以银行及支付规则为准。
弹窗标题
店铺地址
店铺名称
详细地址
TEL:电话
当前优惠
选择省份
- 北京
- 天津
- 河北省
- 山西省
- 内蒙古自治区
- 辽宁省
- 吉林省
- 黑龙江省
- 上海
- 江苏省
- 浙江省
- 安徽省
- 福建省
- 江西省
- 山东省
- 河南省
- 湖北省
- 湖南省
- 广东省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海南省
- 重庆
- 四川省
- 贵州省
- 云南省
- 西藏自治区
- 陕西省
- 甘肃省
- 青海省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台湾
- 香港特别行政区
- 澳门特别行政区
- 钓鱼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