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筹中 武夷名丛白鸡冠,清新淡雅豆蔻香 -人已支持
岩茶界的珍稀瑰宝,源自核心秘境水帘洞,轻火慢焙,呈现独特的豆蔻香,鲜醇似鸡汤

岩茶,产于福建北部的武夷山,属于中国六大茶类中的乌龙茶。
武夷山,属于典型的丹霞地貌,悬崖绝壁,深坑巨谷,土壤疏松肥沃,非常适合茶树生长。

茶树扎根岩缝砾壤,汲取矿物质后,茶汤醇厚甘爽,清香甘活,具有独特“岩骨花香”的品质特征。

武夷岩茶的品种繁多,各具特色,尤以传统“五大名丛”最为名贵,包括大红袍、白鸡冠、铁罗汉、水金龟、半天妖。
据考证,“五大名丛”的说法早在民国时期就已形成,中央茶叶研究所的林馥泉先生,在他的《武夷茶叶之生产制造及运销》一书中,就提到这五个优良的茶树品种。

白鸡冠,在武夷岩茶中是稀缺而独特的存在,“从形到味”都有鲜明的特点,甜柔的豆蔻香一喝就懂。
其茶芽如白羽初展,幼叶白绿薄绵如绸,树梢顶芽微黄弯垂,茸毫显露,在岩壁间如白鸡傲立,故而得此雅名。

白鸡冠是一种白化晚生品种,对气温和光照特别敏感,气温低时叶片接近白色 ,温度升高后,颜色逐渐接近绿色。

白鸡冠的青叶娇嫩柔软,茶氨酸含量远远超过其他岩茶,因此味道甘甜鲜爽,汤感绵柔。
大多数的武夷岩茶往往浓烈煞口,唯独白鸡冠鲜爽甜柔,有着清雅的豆蔻香、玉米甜香,辨识度很高,被视为岩茶中的“极品”。


大王峰下白蛇洞口
相传,白鸡冠原产于武夷山大王峰下的白蛇洞,最早由止止庵道观的住持白玉蟾发现培育,采制后用作调气养生的茶饮,所以也被称为“道茶”。

武夷山上的止止庵
林馥泉的书中记述:“朝廷勅寺僧守株,年赐银百两、粟四十石,每年封制以进,遂充贡茶,至清亦然”。
由此可知,白鸡冠早在明朝时期就被列为贡茶,距今至少有300多年的历史。

由于白鸡冠的叶片细小娇弱,栽培、制作较为困难,如今种植的面积逐渐锐减,产量大幅降低,极为珍稀名贵。
工艺欠佳的白鸡冠往往药味浓重、香弱苦涩,想要喝到一杯香甜绵柔的白鸡冠并非易事。

为了让诸位一品“珍稀名丛”白鸡冠的滋味,我们联合非遗传承人叶蓬辉老师,带来这款风格鲜明的好茶,限量发售。
选用核心山场水帘洞的上好鲜叶,经过传统技艺炭焙精制,鲜爽甜柔,有着清雅的豆蔻香,岩韵悠长,表现很是值得期待。

叶蓬辉,是武夷岩茶(大红袍)制作技艺非遗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是武夷茶人的“新科状元”,代表着武夷岩茶的高标准。

叶老师自幼生活在“武夷产茶第一村”曹墩村,这里不仅盛产武夷岩茶,也“盛产”制茶大师傅。他从小耳濡目染跟随父辈采茶制茶,早已将茶叶融入生活的点点滴滴。
早年间,他拜访制茶名家周启富老师,给了他传统的制茶技艺和深厚的底气。对他而言,这不仅是一门手艺,更是传承。

制出一泡好茶,是每个制茶人的梦想。
“好茶,应是茶园管理完善、采摘适度、工艺遵循传统的茶。这些会在茶的风味特征上得到逐一呈现。”叶蓬辉说。
论及制茶技术的创新,叶蓬辉思虑了良久,腼腆地笑称:“老一辈的东西都学不完,我们要做的就是把手艺传承好。”

数载寒暑,青叶起舞,焙间如煮。
流过的汗,吃过的苦,都化作杯盏间一泓金黄的水色,味醇香永。
凭借他对岩茶独到的理解与精湛技艺,他手制的茶在武夷山各大斗茶赛事中屡屡夺魁。

凭着叶老师对白鸡冠的独到理解,倾向于采用轻中火炭焙,最大限度地保留品种本身的柔和清香。
不同于肉桂的霸气、水仙的醇厚,白鸡冠以清雅为骨,是岩茶中罕见的文人茶。

白鸡冠的叶芽条索松散,叶片自然曲展,大体呈灰褐色,细嗅有甘草般淡淡的药香。

沸水高冲,汤色柔和透亮,杏黄清澈,如秋日暖阳凝于杯中。
初入口,是清雅的豆蔻香与粽叶香交织,仿佛置身武夷山涧,听松风过耳,看流云穿崖。

再啜,似玉米须的甜香悄然浮现,似丹霞地貌的厚重与溪流的灵动在舌尖共舞,滋味鲜活有层次。
尾韵处,一丝清凉的蜜意漫上喉间,如同山岚在暮色中渐次消散,留下一室茶香袅袅。

白鸡冠的妙处,正在于这“清而不薄,醇而不滞”的平衡。
细细品味间,恰似苏东坡咏茶词《水调歌头》中“两腋清风起,我欲上蓬莱”之意境。
正岩核心 武夷山最大的天然岩洞

武夷山脉绵延550公里,其中的丹霞地貌仅60余平方公里,遍布奇峰怪石,岸谷深幽。
清代《随见录》中记载:“武夷茶在山上者为岩茶,水边者为洲茶。岩茶为上,洲茶次之。岩茶,北山者为上,南山者次之。”
在武夷正岩核心腹地的一处隐秘角落,藏着一个别具仙气的山场——水帘洞。

水帘洞,位于三坑两涧的西北部,毗邻慧苑坑,是武夷山著名的岩洞景观。
“洞”的本义,是窟窿、洞穴,也指水流湍急。
这是一个由崩塌而形成的巨大平面岩洞,高80余米,宽170余米。危岩矗立,崖顶斜出。
因岩顶有两道飞泉奔泻而下,终年流淌不止,犹如两副水珠帘垂落人间,因此得名。

早在清代乾隆年间,《武夷山志》一书中便有详细记载:
水帘洞丹霞嶂北,一名唐曜洞天。石壁广数十丈,高称之,斜覆为厂。中构祠观数处,不施陶瓦,风雨不侵。岩顶有水日珠泉,自上泻下,随风飘洒,状如珠帘,注于池,山中最胜之境也。
高空而落的水珠随风摇曳,正如石壁上所刻“赤壁千寻晴拂雨,明珠万颗画垂帘”的意境。

那么,水帘洞是否属于传统概念中的正岩核心产区呢?
同样可参考《武夷茶业之生产制作及运销》的记载,水帘洞不但归属于“三坑两涧”中的慧苑坑,还是其中的名门大户,一人独占内中外三个厂,可谓核心中的核心。
水帘洞的山场环境,在整个武夷岩茶产区中都堪称“另类”。

这片秘境山场,坐落在陡峭的崖壁之下,海拔大约在300多米,是一个凹字型的岩坳。
这里深藏峡谷,岩壁陡峭,岩顶有瀑布倾泻而下,形成水帘奇观。
境内林木苍翠,溪水涟涟,云雾易聚难散,气候温和湿润,减缓了茶叶的生长速度,使得叶片更加厚实,内含物质丰富。

水帘洞的阳光多为漫射光,温柔地滋养茶树叶片的每一寸,使得茶青养分积累充沛,奠定了茶汤细腻柔和的基调。

风化岩土壤
茶树生长在凹岩壁间,皆是典型的“风化岩”土壤,砾石含量高,土质疏松透气,富含钾、锌等矿物质,是岩茶茶树生长必需的上等土壤。
早在唐代陆羽《茶经》中,就有关于这种优质土壤的描述:“上者生烂石,中者生砾壤,下者生黄土。”

这独一无二的风土,注定了水帘洞白鸡冠从出生起,就带着一股清幽、甜润、绵柔的独特韵味。
如同深藏山林的隐士,不浓烈不张扬,却是让人一饮难忘。
传统轻焙火 尽显清雅豆蔻香

武夷岩茶的制作期,大部分集中在谷雨到立夏这15天的时间里。白鸡冠则属于立夏过后,小满之前的晚生种。
其芽叶持嫩性强,生长周期延长,使得茶树有更多的时间吸收养分和积累风味物质,品质优异。

采摘
白鸡冠需要等到5月下旬开始采摘,遵循“三叶中开面”的标准采青法,即:顶端驻芽已形成,择三至四叶,顶片面积相当于第二片叶子的一半时进行采摘。
叶片细小鲜嫩,新绿带着茸黄,十分可爱喜人。
必须选择晴天采茶,当天完成晒青。

萎凋
是茶青鲜叶生理失水、增强茶叶中活性酶活性的过程,也是形成岩茶香味的基础。
萎凋又分为加温萎凋和日光萎凋(晒青),而日光萎凋能形成一般萎凋所不具有的香气。

做青
白鸡冠的青叶娇嫩,叶片表面的角质层很薄,没有厚实的蜡质层,意味着做青期间青叶受损折伤的风险很高。
为了兼顾做青做透,以及合理控制发酵程度,白鸡冠的做青加工难度更甚。

杀青
使茶青受到高热迅速升温,停止酶促氧化作用。
在高温之下,去除茶青的青草气,提升茶叶中的芳香物质,从而巩固茶叶的品质特征。


揉捻
是形成岩茶外形特征的关键工序,通过揉捻使青叶成条索形态,破坏茶青叶表组织,以促进内含物质的混合接触和转化。


焙火
白鸡冠大多采用轻焙火,焙火透彻,火味不会过于浓烈,恰到好处的体现品种的鲜爽香气。

在毛茶形成期通宵达旦十六个小时之久,后期经过中间间隔半个月的两轮碳火,每轮长达12个小时的“文火慢炖”,从而精心锤炼出了这款茶。
香气优雅清甜,汤色油润杏黄,滋味甘甜中带着些许清润,叶片如黄翡镶着红边,甚是独特美妙。
项目筹建项目筹建项目筹建项目筹建项目筹建项目筹建项目筹建项目筹建项目筹建
项目筹建项目筹建项目筹建项目筹建项目筹建项目筹建项目筹建项目筹建项目筹建
项目筹建项目筹建项目筹建项目筹建项目筹建项目筹建项目筹建项目筹建项目筹建
1、项目众筹有失败的可能,如果截止日期未能达到目标金额,支持的金额将原路返回支付账户,最晚48小时到账。
2、如果项目众筹成功,项目发起人将在“最晚发货时间”前完成发货。
3、关于众筹项目进度,可在「进展」中查看。
4、淘茶对众筹项目已做详尽调查,确保发起人诚信良好,项目真实,有完成项目的可能。
5、用户信息加密,防止任何信息泄露问题,确保您的个人信息安全有保障。